
在CBA的赛场上,我们是否拥有真正的"超级巨星"?答案是肯定的,但他们并非活跃在球场之上,而是隐藏在合同条款的字里行间。北京首钢队的范子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,他场均仅贡献6.9分,却拥有连易建联都未曾获得的"交易否决权"这一特殊待遇。
范子铭的合同将持续到2027年8月,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内,首钢队若想调整阵容,都必须征得他的同意。一旦他拒绝交易,球队将束手无策。纵观CBA历史,除了易建联之外,现役球员中唯有范子铭享有如此特殊的合同条款。球迷们时常以600万年薪作为谈资,每当他的得分未能上双,弹幕便会涌现"值回票价"的调侃。
尽管CBA联盟一直在推进职业化进程,但这类失衡的合同条款反而成为球队建设的绊脚石。球队战绩受到影响,更衣室氛围变得微妙,球迷的支持度也随之下降。如今,范子铭的每一场比赛表现都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,哪怕是一次普通犯规,评论区也会出现"感谢当年不杀之恩"的戏谑。
北京首钢队正面临严峻挑战。球队志在争冠,但一位顶薪球员场均仅得6.9分,加之周琦与范子铭位置重叠,战术安排陷入困境。在这样的局面下,球队的争冠之路显得愈发艰难。这不仅关乎一个球员的表现,更折射出CBA职业化进程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。如何在保障球员权益与维护球队利益之间找到平衡,将成为推动联赛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。